|
EN60204系列 第13&14章-坚持就是胜利
第十三章 导线与电缆线3 S% A$ Q G7 d* C$ f4 }8 X. i
( W- w, X; A8 W: I; H
13.2节 导线. o( M0 ]/ z3 ^, m2 Q
1. 基本上使用铜导线;其它材料导线的使用应能负载相等于铜导线
( ?7 N+ i9 R5 I2 o$ m 所负载电流的线径。
$ M# g9 {. D$ ~' _1 Y& A2. 铝导线的线径至少须为16 mm2。% r2 f) E5 F$ k- w
3. 所有须经常性移动的导线须具等级5或6之可挠性绞线(参考附录二)。
6 Y7 f2 c, F* ^
: J6 L1 w0 Y% G/ U, A13.3节 绝缘
' q* P9 M5 e% g3 ]/ g3 [1. 使用在额定电压高于交流50 V或直流120 V的电缆线,其绝缘须能承受* G: g/ O2 L2 l5 }8 p" i3 a. G
交流2000 V/5分钟的耐压测试;对于PELV电路,测试电压为交流500V。
+ {7 J1 H6 |: s2. 绝缘的机械强度及厚度须足以让绝缘在操作中或布线时不受损害。# x& y# F/ _$ q- v
4 {% m" R6 I/ m, r
13.4节 电流承载量 & j, u: o' g: [
1. 配线时导线或电缆线的线径大小须可承受适当之电流而不致产生温度过高3 v4 G! G2 n, f* H' l
的情形。
. x6 l: @! n+ a+ `# o' l* s
; E8 k G8 q2 U: N' i: Y) U13.5节 导线与电缆线电压降
8 z9 z: |4 u+ ]6 n5 p5 A. v5 H4 T1. 正常操作情况下,电源端至负载的压降不可超过5 %。; Z7 k4 K$ `4 ?* C; H6 M
0 x# ]' r! U, T" M' Z6 R
- I3 y* a8 E( [- r13.6节 最小线径需求
r p0 Z( H, H" y- g8 s& N1. 为确保导线有合适的机械强度,其最小线径应不小于下表所示:: g$ _" E% j* n: K+ M$ Z+ T
$ r Y3 O1 q' }' U6 X# I6 U/ V; z Z位 置 应 用 单心& m6 N! d7 {* p" b; S! y2 W
绞线 单心" a! c# b y2 q2 o7 ~3 m
硬线 双心
( L& `( Z+ S4 K% x保护线 双心( C; B$ q7 d1 V1 k( ^
非保护线 三心或多心5 ]- U5 ~6 u- M; U* O8 _+ M
保护/非保护线! }: D- \3 T6 u" R2 T) r" t
% k8 i p' l' a$ |6 U, r5 O5 O
电气箱外 非可挠性
/ O- ^2 x% d. {9 Q电力线 1 1.5 0.75 0.75 0.75
& d0 B; _8 I3 } 连接经常性# w3 R9 n' n: A- Y
移动的组件 1 - 1 1 1
/ T7 y% i, w( Y& T 控制电路线 1 1.5 0.3 0.5 0.3
' j5 q n t; Z# K 数据传输线 - - - - 0.08 g" T, F7 g) ?
4 P1 w+ }9 ]9 C4 |0 s
2 D+ k! i! u+ ]5 a$ p% j电气箱内 非可挠性
* D$ i3 o& P C! ?) Q4 }, |电力线 0.75 0.75 0.75 0.75 0.75
! ?! S' F: e; Y7 S: L/ d( j8 b4 J5 Z" { 连接经常性" ]* f% ~$ @. B6 \1 e. c: S
移动的组件 0.2 0.2 0.2 0.2 0.2' p( r' a, F! T$ q c2 H
数据传输线 - - - - 0.08( _# h" P: p, A l1 X3 K* _
8 _; F7 _5 u( X3 X7 |13.7节 可挠性电缆线2 A( S7 s2 e2 d0 }: I1 r
1. 可挠性电缆线须有等级5或6的导线。* J4 a0 S6 ~: }& o: y
2. 电缆线应有适当的防护以防止:
" [: a; J ^" H: z1 {& u (1) 与其它粗糙平面的摩擦;: x) W; `* Y! y& c( o8 i! I; _( g
(2) 扭曲或缠绕;
3 K3 c: p5 q* X+ T* I (3) 外来不当的应力。
6 M! T0 r# g6 C: C. n. Y+ [3 T$ |3. 机器操作时,电缆线应尽可能保持承受较低之张力;' _5 n, k: }+ ^! N6 F% ]
铜导线所受的张力应不超过15 N/mm2。$ z: {- U+ c" D2 v0 l1 c* ?# E
4. 使用其它材料的导线,其所能承受的相关应力应依制造商之规定。
$ N9 y. O3 j. C5. 置于鼓轮内之电缆线于正常操作时,其所承受的负载不可使导线产生. `5 \/ B3 x. c, Y( c$ r. G
超出规定的高温。. J, F( k+ h9 R W6 [/ O
( |7 V5 m$ o5 s4 z0 `* B6 Y' `
13.8节 集电线、集电条与集电环组合
% q8 Z6 R! d5 u$ ]1. 集电线、集电条与集电环组合的保护等级应符合下列之一:
9 Z& A( E+ f T U( @* O (1) 带电体局部绝缘;6 g& t) L1 {) N/ ` L5 l- `
(2) 以覆盖或阻隔物做至少IP2X之保护。
7 D3 O4 B4 B; R" R 4 v# ]7 n. T. a. C" x
( t0 T. k& j) w2. 用做绝缘防护的覆盖或阻隔物,其易接近的水平表面至少须具IP4X之保护。, V# J' V# _* F ]" ~' \
3. 若要求之IP无法达成,则带电体应置于无法触及的地点,同时提供" W& K; C4 M) v! j
紧急切断装置。0 i; o8 S1 Q5 p+ X
4. 当集电线、集电条与集电环组合用做保护性键结电路的一部份,正常操作
) `, C" k; ]0 V5 t9 [7 i: e* U7 e 情形下不可负载电流;PE与N须各自独立分开。
5 i. l3 L+ i8 b& M7 E! F% R5. 电力电路用之集电线、集电条与集电环组合应与其它控制电路隔离。
* I8 m( X2 Q" h, }' y6. 集电线、集电条与集电环组合在不受损的情况下,须能承受相关的机械力! l8 F: \/ C% q$ Y- H B
与因短路电流而产生的热影响。
, W3 K6 l0 K* G; Q l" {' l7. 安装在地面下,具可移动式护盖的集电线与集电条系统,其护盖的开启
" s5 ~% o& [4 M 须使用辅助工具。; a- l5 d4 y: V- H) d- J
8. 安装在地面下的集电系统须易于排水。# I, O/ G3 }& v
9. 若集电条安装在一般金属箱上,则金属箱上应有完整且合适之接地系统。+ [( Q$ a0 I$ b# w' R5 n
) [9 y8 K7 R5 ?( b0 ^9 E第十四章 配线实务7 Y. d2 d# B5 f7 o) S9 _
" q$ W% i0 E" ?! \+ C+ l. m14.1节 连接与线路# | b' ?, D0 |+ q$ F7 l
1. 所有配线的连接,尤其是保护性键结电路,须防止意外松脱。
; e2 G* i k) L; ?- y. u, E2. 特殊设计的端子才可配多条导线。
0 q4 Q" X% F6 N2 D) f3. 接地线严格要求一端子仅配接一导线。5 `# e- L& z* s- A
4. 专供焊接用的端子才可以焊接处理。
; M6 {$ E2 }2 j5. 在端子台上的端子应提供与图面上相同的清楚标示。& F* h2 p; O6 r ?
6. 可挠性导管与电缆线的安装应可防止液体的侵入。* N. w3 j8 I& O Y
7. 配接到其它装置的导线的末端应提供合适的固定方法;不可焊接。' z( v9 o7 S0 U. c4 l' }
8. 配线的末端须防磨损、防拉。% r) Q( X& ^4 l) L2 p% B. P7 F
9. 导线或端子应提供适合于周遭环境,清楚且永久性的标示。
; b9 v/ _- L' y/ c9 u10. 无论外部或内部配线都不可横越端子或端子台。
0 |+ l% @$ l( B11. 导线或电缆线的配线整条线须完整,不可有接合或中间接点。
- Y% W0 y- q8 E3 b f) q12. 电缆线末端应提供合适的支撑以防止作用在导线末端的机械应力。- w7 B$ M" ^) H+ u; m5 h
13. 接地线应尽可能接近相线以降低回路的阻抗。& T$ {9 r" @( n: T# A
14. 不同电压的电路导线应尽可能加以区隔。* J4 ]7 n# H- K
( `/ l* {+ i" b" h0 H3 J/ N4 ]! y14.2节 导线的辨认
' {5 b- E0 H: u7 I- o1. 建议导线颜色使用:黑色、棕色、红色、橙色、蓝色、蓝紫色、灰色、
2 C! X$ z" V+ G7 f( @) k 白色、粉红色、蓝绿色。) z1 q' z4 q* ~ e
) t: R& X, v6 C* t& {% M
3 y7 h0 G2 ]7 Z# y2. 每一导线的末端应能清楚辨认,且符合相关技术文件。
7 q# \3 W/ _) `0 t1 M7 b3. 为避免与接地线混淆,配线不使用绿色或黄色线。
$ V9 Z" F& A& b M& G! {4 q4. 接地线严格规定使用黄+绿线(单一颜色至少须占30%但不超过70%, 3 J7 K: X0 y* ^8 u
而另一颜色占有其它部份),且须遍及整条导线。! G8 K4 p9 Y- [- e. k
5. 淡蓝色仅可用于中性线。9 w9 z7 U3 U5 A3 F( B p! [' b
6. 电路颜色使用的建议:" S0 T$ n2 ^: X2 Q+ u7 K. E8 i- w) W+ ]
(1) 黑色 - 交流及直流电力电路; . g3 G( l) y) v- X; q+ O1 [( P
(2) 红色 - 交流控制电路;
5 j8 S8 p% \ |3 u( N0 @" U: o3 m (3) 蓝色 - 直流控制电路;
! @; }& K0 p$ P7 l0 z* m3 C: H7. 具多条单心线的电缆线其颜色的应用可不受以上的限制(黄+绿色线除外)。+ N! E% f0 T! W3 i6 H
5 x6 c2 J2 b6 U2 a% m
14.3节 电气箱内配线2 L8 q9 t# g. U3 r7 n! g# Q
1. 面板上的配线须加以固定。# L% X- K" a! _: q
2. 非金属导管须使用防火绝缘材料。
. O. T/ G! _1 @. F- d3. 安装在电气箱内的电气设备应可由电气箱前面加以修改配线;若实际不可
: l( L5 O9 r& D Z# R 行且控制装置自电气箱后面配线,则应有可供接近的门或可拉开的面板。 X3 b/ M: o6 b
4. 移动组件的配线应使用可挠性导线。. t/ d9 U7 s, X& E7 q% `; M
5. 所有配线皆须有适当的固定。
0 |# q, `# B% e8 }# }6. 不安置于线槽内的导线及电缆线须有适当的支撑。
5 i1 r: E) g9 I4 B2 ]
0 s2 Z& D/ N& l14.4节 电气箱外配线$ m3 ~) L6 p; W
1. 配线进入电气箱的电缆线或导管,若使用特殊的固定头、护线套等,
5 q9 L9 d, g. o! l& r 不可降低其IP保护等级。& n2 @% M$ `: J: M8 k' E3 ?1 k
2. 外部导线应使用合适的导管加以保护,不可有单心导线布于电气箱外;
' X& R7 G( i7 \) M' l9 ^ 电缆线视为具足够的保护。
! g0 E( @1 ?8 R1 D) D3. 吊架式按钮台须使用可挠性导管或电缆线;且此按钮台重量的支撑不可
1 v5 S2 Y* p# B/ U 依靠导管或电缆线。. {* O" h4 G$ p: t y
4. 可挠性电缆线及导管应避免承受过度的弯曲及扭转。
2 c+ o7 F3 W6 b }) M5. 须经常性移动的电缆线其连接处应有不受机械扭力及任何剧烈弯曲的支撑。
5 Y+ A# Z( `* R5 W2 `6. 电缆护套应能承受正常状况下移动造成的磨损及外来的污染。, t6 a S M3 s) p: t; o
7. 若电缆线须移动接近其它移动性组件,则电缆线与移动性组件间须有至少
" k. I: {8 g' m9 R8 B" c 25 mm的距离;假使实际不可行,则须提供固定式的阻挡物。' h8 {+ r3 {, A+ ]- {8 {
8. 当电缆被布线进出鼓轮及导引装置,为避免过大的扭力,电缆线侧面角度
/ C, l+ ^9 l/ G4 l X, E% J 不可超过5 。
, g ~, [3 l- L. U5 Z) q0 L
% I% u! d: i/ z/ S) J) w: J. C' W. Z( T/ n U! \3 `
9. 提供适当的方法以确保至少有2圈的可挠性电缆线保留在鼓轮内。- w9 G+ c& z. `- F; I+ U* t
10. 电缆线S型弯曲上两个曲折间的直线段或弯曲进入其它平面的曲折至少" y' ^3 Y9 `1 |9 _, z/ C. u$ t9 Z
须大于20倍电缆线线径。
; z; ?# R1 a C. c11. 假使可挠性导管邻近移动组件,应提供适当的结构与支撑方法以避免$ Y/ ], l2 V e* E$ G
在正常操作情况下伤及导管。& I6 K9 z X/ Y P$ u
12. 建议安装在机器上并接或串接的开关装置(如:极限开关),其连接应使用& l4 T8 c" h3 E9 z) \
端子以形成一中间的测试点;且此端子应便于安置,具合适的保护,
; b& A) u& ?" }0 F 并表示在相关图面上。+ P2 s) |, \5 r
13. 当设备是可移动的,允许使用具极性的插头/插座组合。
/ F8 J0 W: ~( ]14. 插头/插座组合应有合适的尺寸及足够的接合力以确保电气的连续性;
+ x/ e1 H* V* L( Y7 t0 K. H6 d 依据所用之电压,带电极间应有适当的间隙。
1 t2 Q2 E1 r' I8 Q15. 插头/插座组合应防止在任何时间与导电组件意外的接触。/ P; Y. p7 D* Q
16. 插头/插座组合须设计成在任何相线连接前接地线即已接好;当所有相线
1 g1 d& d4 K0 U" w+ ?9 f 切断后接地线才可切断(除了使用于PELV电路及易于组合/拆卸的
5 U' c% z! ?0 Y: [ 插头/插座组合(多心连结器))。
7 n! F, d; Z7 j8 ~17. 额定超过16 A或在操作期间须保持连接的插头/插座组合应具有防止4 x- u8 z; F, U M
意外中断的型式(如:防拉)。. z5 m% `: W+ c1 _2 X. |
18. 额定在63 A或超过63 A的插头/插座组合应为一附有开关的互锁型式,
" d! H9 S" ?% `; b) `5 j 只有当此开关在开(Off)的位置才可连接或切断。! i. ?: n2 _9 m9 `
19. 当有多个插头/插座组合使用在一相同的电气设备上,则应有清楚的标示, [1 `' Z1 V6 S3 a$ `
加以区别。
?# I. D: `7 k7 ?. U/ {8 W8 Y% C% [20. 符合IEC 60309-1或家用的插头/插座组合不得用于控制电路。6 I! U4 }# L+ s E t2 U% ~
21. 若有预留的导线,应将其连接至端子台或加以绝缘以防止接触到导电组件。, S; S8 c2 u3 y- f; z% A
( `8 D1 [2 i2 j9 i+ p14.5节 导线槽,接线盒及其它接线箱 O0 i: T0 ]. R( k+ J) ?5 F
1. 导线槽应提供至少IP33的保护等级。. _/ F. `. s: U$ |8 ]
2. 所有会与导线绝缘接触的尖锐边、毛片、毛边、粗糙面、螺纹应移离0 |; Y* x8 O; N6 D- K
导线槽及其配件;必要时提供防火、防油绝缘材料。
6 D5 L6 j* X3 q K( `3. 用以排除集结的油或湿气的排泄孔允许使用在电缆干管系统、接线盒6 o, o$ T/ A/ A( j6 {/ p" _# X
及其它接线箱。. V, W0 |0 i" Q- x4 _
4. 为避免电气导管与油、空气或水管混淆一起,建议电气导管做适当的隔离
2 Q* r6 I+ m9 W# | 或提供适合的辨认方法。+ w' N0 ?4 V- Q# U
5. 导线槽及电缆线槽须有坚固的支撑,且位于与移动组件有足够距离的地方7 w. ]+ v7 |8 }* `
以降低磨损的可能性。
1 J U) R, U% b
; p, g3 W' k; n$ g' ^5 j+ K% ^/ n- W; ~
6. 在人员须通过的区域、导线槽及电缆线槽的安装应留有至少2 m的间隙。
# \: |5 m9 Z8 [5 m7 h" L1 b7. 导线槽仅供作机械性的保护。
# b, B* s- P# o8. 填充百分比的考虑,依据导线槽的垂直度与长度及导线的挠性决定;
V4 @% ]' n; ?6 t" p$ ~* z 建议导线槽的尺寸及排列,以易于导线和电缆线的置入为原则。* Y) B4 r6 k# n) R8 ~
9. 金属导管:! p2 ]& O' R5 L& G8 d m4 B
(1) 坚硬的金属导管及配件应为适用于当时状况的镀锌钢或不锈材料;: P6 ?" i+ D% c8 T
避免使用会导致通电反应的金属材料;
$ D' Y, s# Z6 r7 q Z- @ (2) 须能确保被固定在一个地方且每一末端都须有支撑;4 h1 s1 o) \3 c7 g1 n9 D
(3) 配件应使用螺纹;若使用无螺纹的金属导管配件,则金属导管须确保
) s( D2 D' K% U7 _" a+ q9 R b/ y 能与设备紧密结合;
2 y2 v3 `! V0 r6 C5 g, K8 X0 [- Z (4) 弯曲不可造成损害且其内径不可减低。$ u, f, ?- U0 w2 U+ e8 R
10. 弹性金属导管:; Y- d* ]2 d d+ M
(1) 须包含适用在预期环境下的弹性金属管或金属编织护皮;0 t. j$ T2 `& X# ~! t
(2) 须能防止扭结,且应有类似多导线电缆护皮的物理特性;
7 V8 t7 E9 c$ { 此导管须适合于其可能应用的环境且其配件须适用。0 d* R/ i5 g! i s, D$ n1 q
11. 电缆线主干系统:) N- ^3 A' w9 ~8 C6 }0 p$ [
(1) 电气箱外的电缆线主干系统须有坚固支撑且与机器的移动或污染区隔;
! [- J7 ?/ R4 ?9 ^5 Z (2) 若有分段,则分段间的接点须紧密接合;- T4 g( D$ l: ?7 F! f6 J8 u
(3) 只可有供配线进出或排水的开口;6 V; H! _. p3 S W# p9 n, u
(4) 须与冷却液或油槽隔离;
. k9 V) v) E7 Z c0 G (5) 除非使用顶件(Knockout),否则不可有开口。
: V2 m1 r6 O& s5 D12. 接线盒及其它接线箱:
# L" ^8 n) d L* G (1) 供配线用之接线盒或其它接线箱应易于接近及维修。
; Q5 m% S h) }* c (2) 考虑外在环境影响,提供适当的IP保护等级。
8 Q5 a/ m {( i& Z5 c* P# M* w7 g6 o (3) 不可有开口而没用顶件,且其构造须能排除灰尘、油、冷却液等物质。
3 ~0 q7 m/ s+ d3 Y# F7 r13. 马达接线盒内仅可有与马达相关之配线(如:煞车、温度传感器、转速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