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超逸 实习生 安微
5 F3 E5 P8 a9 [" @$ i 记者日前在3个不同品牌的多家面包店问了同一个问题: “这个20厘米的蛋糕有多重?”而店员给出了几乎一致的答案:“蛋糕哪有问重量的,我们都按直径来算大小和价格。”还有一名店员随即反问:“你们是几个人吃,这个20厘米的蛋糕7、8个人吃是没问题了。”: t+ F* ?; M# C8 P- o, z+ J
近来,有消费者反映生日蛋糕的尺寸越大,做得越薄,也有人觉得蛋糕比以前更蓬松了。其中是否暗藏“变相涨价”的猫腻?而据记者走访发现,这种现象在裱花蛋糕行业中,成了“三不管”的行业潜规则。
! H0 |0 L# b' a% z) I$ Z 在位于海淀区中关村(6.21,-0.41,-6.19%)的一家西饼店里,记者看到,蛋糕标签上只标注了蛋糕的名字、主要原料和20厘米、25厘米、30厘米等规格。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记者走访的多家知名连锁面包店内。5 w& k) r( a7 Y( K
对于蛋糕变薄和变蓬松的问题,几个店的店员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有的说每一款蛋糕所使用的材料不同,肯定会存在口感和厚薄上的差别;也有的说蛋糕成品夹了奶油,或者夹了慕斯,有的中间还有水果夹心,用重量来计量不如直径来得规范。
; `7 Z& ^$ i8 ~* W “有时候觉得大蛋糕也没比小蛋糕重多少,贵了那么多也不能说明它就比小的分量足。买蛋糕又不是买菜,不告诉我们重量就没法知道划不划算,都是听他们说够几个人吃,就买多大的呗。”顾客文女士说。
' B1 I9 i( D1 d5 P: o+ i, A8 ?& m “你看这个黑森林长条蛋糕就标明了320克,76元钱,那个圆形的黑森林蛋糕跟这个看上去是一款的,为什么不能标出重量来?标出来我们才能比较一下哪个更划算嘛。”在味多美店里,一名顾客对记者说。据现场观察,两块蛋糕除了大小形状不同,原料都一样,至于为什么一个标注了重量另一个没标注,店员也没能给出答案。
! G+ w; F5 |' }- H7 Z3 g: s2 e1 p& O0 d 其中,一家品牌面包店的店员更直接,他告诉记者,蛋糕的尺寸都是用直径来计算的,顾客买蛋糕也是直接问几英寸或者多少厘米。“从没见过问蛋糕重量的。”+ t* K6 c+ r$ f' k. f
店长也对这位店员的回答随声附和。他介绍,因为蛋糕是舶来品,所以在全行业里,制作蛋糕时都是以英寸来计量。但国外生日蛋糕在售卖时是以蛋糕的重量来计算的。在记者随机采访中,很多顾客都表示自己在购买的时候更多的是注重蛋糕的口味和造型,很少关心蛋糕的尺寸和重量。3 [" a! w+ ]) O
事实上,这种做法已经违反了相关规定。法律专家邱宝昌指出,根据日前实施的新版本国标《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固态食品、半固态或黏性食品,要以直接体现质量和体积的克、千克,毫升、升为计量单位进行标示,而不管是“厘米”还是“寸”,都不在法定的计量单位之内。因而使用“寸”或是“英寸”作为计量单位,不仅违反了新国标,更违背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1 y \( _8 e G+ N* W
邱宝昌建议,市民在购买蛋糕时应该主动咨询清楚,因为一旦出现了商家打擦边球,造成消费者利益受损的,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帮助维权。
8 F% Y3 @( _% B7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