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囊“不作为”全赖“没撞好”? 专家称出台安全气囊质量判断标准势在必行 □ 本报记者 何 可
; y. v8 Y2 C. ]8 p6 ~. h “前保险杠被撞成V字型,整个车体破损严重,司乘人员全部受伤……但安全气囊并未弹出。”近一段时间,关于安全气囊关键时刻“不作为”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而汽车企业往往又以“撞击角度不对、位置不准、力度不够”等说辞加以搪塞。作为交通事故中车主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安全气囊的弹出难道真的需要“瞄准了再撞”吗?
* }/ J) @9 {2 Z% A8 i6 n" w 与多种因素有关
' J: `) O% V: ^2 r9 _& m5 [+ v" c& p 今年1月30日,山东省商河县的王先生驾驶自家轿车发生事故,将一根路灯杆撞断,轿车翻了个底朝天并几近报废,但是车上的安全气囊一个都没有打开。而去年4月8日,河北省任丘市的小王驾驶某品牌汽车,与一辆逆行的120急救车相撞,车辆横梁变形,发动机盖板卷曲后移,但车上的安全气囊没有弹出。! ]7 f( y# c( w# C n7 L8 J
近年来,关于安全气囊的公开投诉有数十起。在危难关头,这些安全气囊为何如此不“给力”呢?记者联系了国内几家汽车生产企业,包括合资汽车企业和本土品牌汽车企业,得到的答复却大致相同:事故中,安全气囊是否弹出取决于碰撞发生时车辆气囊系统的状况、车辆与被撞物体之间的相对速度、碰撞角度、碰撞双方的碰撞部位、碰撞双方的物理形状和变形能力等因素。
, X5 X4 ^0 U+ C. R1 M/ M& | I% i. Y7 ] 一家汽车企业售后服务人员,向记者列举了汽车安全气囊弹出所应具备的各项条件:“在车辆的纵向中心线左右30度夹角之内发生碰撞、碰撞减速度值达到1.8到3个G、汽车的时速在30公里以上。”他还表示,事故后的车辆损坏情况、人员受伤情况和车辆修理费用,并非气囊是否弹出的科学依据。' \5 `+ v& Z6 ]' S1 l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也认为,汽车在碰撞之后气囊是否弹出,不能以车辆损坏程度来判断,因为安全气囊为电脑控制系统,它的弹出条件在电脑中已经固定,通常气囊弹出条件比较苛刻,与碰撞减速度、角度、碰撞物形状和刚度等多种因素有关。3 u; h' p+ f8 Q K% T
标准缺失维权无据4 H( G/ z1 U3 @! s0 v* a3 v7 ]7 F
一定的角度、力度、速度……如此苛刻的条件,难道安全气囊没有打开都是车主的问题吗?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技术部部长李宏光认为,安全气囊打不开,有可能是气囊本身存在质量问题。而目前关于评价汽车安全气囊是否存在质量缺陷的国家标准一直处于缺失状态。- m, G* V. @8 m7 ^; S* L
李宏光表示,中国早在2006年4月就出台了3项涉及安全气囊零部件的推荐性国家标准,但是它仅规定了单独某一零部件的试验方法,属于装配前的试验标准,而不是整个安全气囊集成系统的评价标准,它并不能作为判定气囊制造质量是否合格、气囊与具体车型是否相匹配的依据,更不能作为判定事故发生后安全气囊是否应该弹出的依据。同时,由于标准的缺失,检测机构无法对汽车安全气囊的质量及其匹配工艺是否合格进行界定。
) o1 c. l) l" ^5 q7 h: }/ E/ t 天津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高吉胜认为,标准的缺失导致了3个问题:一是无法界定汽车安全气囊的质量、匹配工艺是否合格;二是消费者与汽车厂商发生纠纷后,消协组织调解工作无法可依,使相关纠纷成为投诉处理的一大难点;三是消费者起诉到法院,法院也无法判定这个产品是否存在质量缺陷,从而使消费者正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 w2 u! T/ k6 I8 j k 既然社会各界对标准的期待十分强烈,为什么安全气囊的国家标准迟迟不能出炉呢?: }9 g# |# g. F3 x, N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安全技术分会秘书长张金换表示,因为气囊本身结构复杂,它是流体、化学、气体集成度相当高的产品,所以各国在标准制定上都很严谨。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着手制定安全气囊法则,历时十余载,才在著名的《联邦汽车安全标准》中的208条款《乘员碰撞保护》中增加了安装气囊的要求。我国要在短时间内出台这样全面成熟的标准尚有难度。4 m, I, ~% C7 a. @" H1 C) G
8 | v# E9 w' M" t0 W( [( j 李宏光透露,汽车安全气囊标准制定工作已进入紧锣密鼓阶段。2011年5月,汽车安全气囊标准研究工作组成立,关于安全气囊的制定已经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后期的审核和批准阶段,不过距离“面世”还需时日。 《中国质量报》
; o+ V1 S: z R$ Q* b# h
7 l/ G) D( Y! |6 s% y2 u1 O$ t/ M, B+ }/ L"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