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悬念的角逐 我国手机支付标准之争等待市场裁决 中国移动在某展会上展示手机支付业务商用。吴芒子 摄 □ 本报记者 徐建华/文
% F! n; v% }0 V3 o 社会一直期盼今年能够出台的手机支付标准,现在已经注定要变成“浮云”了。
9 R" d7 b/ n3 r! c4 h “我们标准制定小组刚刚开了一个会,大家对于标准的确立仍然充满分歧,今年手机支付的标准肯定无法出来,最终会选择哪个标准、何时出炉,现在看来都是未知数。”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专家王立建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专访时说道。
, k7 o& R. u' i 王立建还有一个身份是我国手机支付(也称移动支付)标准工作组的资深专家,这个由工信部移动支付标准组和国家金卡工程多功能卡应用联盟移动支付标准组合二为一成立的国家移动支付标准工作组,主要负责我国移动支付的标准制定工作,工作组成员包括中国移动等三大电信运营商和中国银联两大手机支付的主力集团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各方。
0 W- q+ @% E1 x# ]* b 目前,我国手机移动用户突破8亿户,银行卡发卡总量突破20亿张,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通信与金融两大领域交叉的手机支付业务为各方所看好。但在叫好的同时,手机支付在我国的缓慢发展也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其中,讨论最热烈的,就是时下愈演愈烈的手机支付标准之争。
0 C7 P* B2 Y7 k _& p- J! ^# F, n 两大标准各有优势
* n! }& H2 [# M) A) R 上班乘车,手机轻轻在感应器上一刷,车票就买了;到了公司,手机自动感应门禁,门就开了;在食堂吃饭,可用手机刷卡买餐……这就是方便快捷的手机支付。: G7 J) a$ `/ s! x. Y9 I
研究机构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98亿元,比2009年增长308%。由于3G网络发展及整体支付环境的改善,手机支付在未来两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2012年中国手机支付的交易规模将超1000亿元。前景诱人,但手机支付在我国的现状却多少有些“惨不忍睹”:在我国已推广10年,但目前用户仅有2000万;而人口不到我国1/10的日本,2008年用户就超过4900万。* H ?9 J O: c; F; I5 X& s
虽然制约手机支付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标准的缺失被看成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6 Y! I" n+ |3 m! B9 |- y$ B1 l( \
工信部通信发展司政策标准处处长谢雨琦认为,目前移动支付产业最主要的还是移动支付的标准问题,如果标准不统一,产业链就难以成规模、成本就降不下来,资源就难谈共享,移动支付业务也就发展不好。: i8 L1 A. W/ f( f- B
王立建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手机支付标准,主要存在两大标准之争,即以银联为首的移动支付产业联盟推行的13.56MHz标准和中国移动主导的2.4GHz标准。前者是目前通行的手机支付国际标准,也是目前世界上非接触支付应用最广泛的频率,支持该频率的卡片发行达20多亿张;后者则是中国移动自主创新的技术标准,拥有一定的核心专利。3 F$ B4 R. R5 Z+ z
应当说,两个标准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阵营,也充分体现了手机支付这一产业的“移动”与“支付”的交叉性,两大标准各自的优缺点也非常分明。
+ k3 d( s" A' K6 k 对于银联标准来说,其最大的优点是由于发布时间很早,目前国内大多数非接触刷卡频率都是13.56MHz的,有着很好的市场基础,该技术标准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金融、社保、加油等非接触卡片领域。据了解,中国的第二代身份证和很多城市的公交、城市一卡通都是利用13.56MHz频率来实现非接触刷卡的。同时,这个频率也是金融机构唯一认可的可进行非接触金融支付的频率,其他微波频段从通信距离、通信安全性等方面,目前尚未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 q" l& w6 m- R* q* _- f% F, _# c4 r
对于中国移动标准来说,其最大的优点是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大面积推广后能避开国外标准高额的专利费用。同时,中国移动拥有5亿多移动用户群,这是其最大的资本。“标准的背后隐藏的是利益之争,在手机近距支付产业上分散了发展资源,形成了一定的障碍。”易观国际分析师王留生说,“一个标准成为国标或者行标的同时,意味着另一标准相关厂商会产生一定的洗牌,因此标准应该不会很快,而且标准也有可能不会是一个。”
/ b1 g, L( j* ]5 n" [5 t- i) `: E& B2 r 应用和需求定生死
& `. @' J- s' R6 E* l6 | “银联的13.56MHz标准虽然现在国际上说不收专利费,但万一我国的手机支付市场规模起来了,谁知道还会不会收专利费,这方面我国可是有过教训的。况且,全球手机支付最大的市场就在中国,因此我国标准不存在与国际接轨的问题,要接轨也应当是别人与我国接轨。”王立建说,真正决定一个标准生命力的,是产业应用,因此未来到底哪个标准会成为我国手机支付的标准,关键还是看产业应用,或许如同3G标准一样,两种标准能够很好地实现共存。
6 l$ n8 q* S0 U; @ ] 无论是银联和中国移动,都没有放慢自身标准推广的脚步。今年5月18日,中国银联宣布联合18家商业银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两家移动通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等共同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联盟,这也成为手机支付等移动金融支付领域第一个“巨无霸”团体。移动支付产业联盟的目标是要“打通支付、通信、芯片、智能卡、电子等不同行业间的壁垒,共建一个平台”。联盟各方将联合推广基于金融账户、采用ISO有关非接触通信的国际标准(13.56MHz)的智能卡手机支付业务。: a% j/ {& x4 a% q# |7 H! y& a2 V) t
就在中国银联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有关中国移动放弃自身标准,转向银联阵营的说法一度甚嚣尘上,但这种说法却遭到王立建的否认。中移动2.4GHz项目核心专家、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业务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黄更生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2.4GHz在中移动手机支付推广期已经成功完成使命,中移动目前放慢了2.4GHz标准的手机支付推广,而将主要精力放在申请“国标”的进程上。
8 d2 C$ q' c- Z) l9 h4 F! ~ 王留生认为,从手机支付产业发展来看,融合才是大趋势,无论是更换终端刷卡系统还是更换手机,都意味着要支出更多的成本。而且目前手机支付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应用环境不成熟,缺乏一些必要的合作,投入成本过大,共赢模式得不到产业链认同。只有整合各自优势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协同将手机近距支付业务一起做大,再构建合适的利益分成方式,才能推进整个产业的快速、持久发展。; i& [4 w* X; k7 n
尽管手机支付标准的出台还没有一个时间表,但王立建却对于手机支付标准之争并不介意。在他看来,有需求的产业才有发展前景,目前我国消费者对于手机支付的需求并不强烈,还处于市场的培育期,离整个产业的高速发展还有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多个标准进行选择并不是坏事,只要最终能够选定有利于整个行业发展的技术标准,我国手机支付产业的发展也才能实现高质量。《中国质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