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的测量是一个又老又旧的议题,本文也不想过多的去谈论一些常见的问题。 电气间隙是指两导体之间在空气中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是两导体之间沿固体绝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在GB4706.1中,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的测量方法均是按GB/T16935.1(idtIEC60664-1)执行(见29.1的注4和29.2的注3)。GB8898、GB4943和旧版的GB4706.1就幸福多了,标准中就给出了测量图例与测量原则。 一、X值的选取 要谈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的测量,离不开先谈论X值。在常用的安规标准中均是从污染等级的角度规定尺寸X的最小值X的。 | | | | | | | | 注:如果有关的电气间隙小于 3mmm,则尺寸X的最小值可减小至该电气间隙的1/3。 |
这个注的理解在GB4943中给出来最为明确的解释:只有当要求的最小电气间隙大于或等于3mm时,表中数值才有效。如果要求最小电气间隙小于3mm , 则X值为下述值中较小者: ——表中相应值;或 ——所要求最小电气间隙值的1/3。 有了这个解释,现在估计有很多人在想:怎么会这样子?! 二、给力 除将活动部件(含锁紧位置会出现不确定的六角螺母等)置于最不利位置外,GB4706.1中对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测量时要求通过试验指对下述两个部位施加压力:a.裸露的导线:2N;b.易触及表面:30N。对b.没有什么意见,对a.我很生气,看看人家GB8898怎么写:内部零部件!不过,GB4706.1中有一把尚方宝剑:一个符合本部分文本的器具,当进行检查与试验时,发现器具的其他特性会损害本部分的要求所涉及到的安全水平时,则将未必判定其符合本部分中的各项安全准则。 三、过压类别 一般都是过电压类别II,但,如果有一天,我们开发用于工厂动力车间或配电房的产品时,这种场合下过电压类别是III。如果要想电压类别I,那就要出示浪涌抑制装置符合GB18802.1(IEC60643-1)的测试报告。更多的我也说不清,总不能把定义摆出来,装着专家一样忽悠大家一把。没认几个字,装不成博士! 四、污染等级 从定义上我们找不到北,如果绝缘会有可能受强制对流风、产生的水蒸汽、内部产生的粉尘又或者其外壳防壳结构不给力的,按污染等级3。那污染等级1,外壳的结构使得粉尘不易进入,内部不产生粉尘,也不会出现冷疑水。其他按II级。 五、V型沟 GB/T16935.1中没有给出角度,但参考其他标准,无一例外地认为是小于80°。 六、粘合的接缝 这是一匹神马,怎样的粘合才算呀?关于这个问题,GB8898标准中的10.1.2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3台设备或元件、部件经受如下循环10次 —— X℃±2℃ 68h; ——25℃±2℃ 1h —— 0℃±2℃ 2h —— 25℃±2℃ 1h X℃是指比正常最高工作温度再高10K的温度值,但不低于85℃。试验后要进行1.6部耐压试验,具体的完整的试验方法见标准原文。在一个标准中没有规定的内容,引用类似用途的其他标准的规定,我认为是可以的,符合GB4706.1标准中引言所述:如果查明其基本等效,可判其符合本部分要求,CTL决议和TC04的会议纪要中不也时常出现类似的结论。如果仍担心采用GB8898的方法不合适,那就只能按GB/T16935.3中的B类涂层的要求进行温变试验验证,通过了这个谁都不能反对了。 七、被分割的距离 在一个爬电距离的测量中,可能存在:横夸多种CTI材料、多种污染等级。怎么判怎么办?GB/T16935中5.2.2.7中提及到这样的情况,但本人无法参透,似乎是按单种情况下已符合要求,或按最不利的情况下爬电距离符合要求才允许这个爬电距离分几部分来表示(这不是说了等于没说吗?)。 八、易于出错的测量原则 1.小于X值的飞线 ——不要被图中所述的螺钉头几个字迷惑,对于其他情况也适用,相当于变种的凹槽。 2.中间有被隔离的金属 ——GB/T16935标准很坏,只说了不低于X值的情况,实际中,当其小于X值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视为“零”!(见GB8898和GB4943相关图片(最后一个图)中的说明) 3.试验指插入窄孔 ——试验指插入窄孔时,对于测量点的位置,我们必须放大眼睛盯着GB8898图3,观看清楚了没?B点! 九、有人在后悔 便宜的时候没有下载其他标准,现在……收你8个币!我也在后悔:12月24日,为了迎接即将到手的“安规专家”头衔,夸下海口,我来搞定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的测量,写下来才知:我也搞不定,确是有很多无解的的问题存在。等我下次升级为“安规怪兽”再写! (发表完这篇文章,俺就升级啦!没啥本事,照样升级!) 祝贺山炮成为安规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