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科学家终于找到一家人越长越像的原因:是细菌!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说:“有些人总是神采奕奕,为什么?他们家细菌好,有的人长得很漂亮,细菌好呀。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夫妇两个进到一家门,越长越像兄妹,基因肯定没有变化,是细菌相近了嘛……”# o* U. z: \" S" Z. l
正文: M( m) b+ `: n, A: c+ s
■本报记者 张晶晶
& m+ u6 Z% B7 P5 d$ H+ M* H$ t长久以来,“风土”是法国酿酒业的核心概念。它是一地的土壤、地理环境、气候和葡萄种植活动等因素的总称。品酒家们坚信,正是因为风土不同,才造就了不同产区那些各具风味的葡萄酒。
6 [* a, ^/ Q) h a这样的说法有人相信,也有人称其为葡萄酒商的营销手法。在2013年,美国科学家用科学的方法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对用于酿酒的葡萄表面的真菌和细菌进行了调查,结果在每个葡萄园都发现了稳定而独特的菌群。这部分解释了为何不同产区的葡萄酒各具特色。
3 Z, M9 t# t; }菌群造就了风味各异的葡萄酒之外,还造就了人。. Z, {5 F* z6 ^& T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在关于整合医学(HIM,Holistic Integrative Medicine)的演讲中曾经这样说道:“肠道的细菌很有用,有些人总是神采奕奕,为什么?他们家细菌好,有的人长得很漂亮,细菌好呀。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夫妇两个进到一家门,越长越像兄妹,基因肯定没有变化,是细菌相近了嘛。有人家里连续三个人考上博士、硕士,说他风水好,其实不是,可能是细菌好呀。将来,我准备回家养细菌,用它来治疗病人或用作保健康复。”& R6 w1 z' k8 s- W+ k( _6 x; {- h, \
细菌,会让一家人越来越一样吗? @; ]2 i" P& c& g
人体活细胞90%是细菌
6 K i% a6 F/ `9 u- H大部分时候,人被视作一个完整的独立个体。但事实上随着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科研人员逐渐发现,除了生物本体之外,“人”还包括与其有着紧密联系的一大群生物体,这个生物群体由大量微生物共同组成,而肠道菌群是其中最重要也最有名的一群。
9 J6 W7 ]: g9 |* x$ K; l细菌的数量占到了人体所有活细胞(包括人体细胞和细菌)的90%。据推测,一个正常成人体内,有1000种以上的不同种类的细菌,他们在成人体内可繁殖出大约100万亿个体细胞——大约是一个人全部体细胞的10倍。
: ~* Z7 V( i6 b6 {: ]4 b而这些细菌并不是从开始便存在于人体内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副主任张发明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在母体的子宫里,胎儿所处的是一个几乎无菌的环境,肠道内也是无菌的。当胎儿出生之后的几天内,细菌在分娩时通过产道接触、哺乳、接触母亲皮肤以及空气吸入等途径进入新生儿体内,并在肠道内定植,形成新生儿最初的肠道菌群。随着婴儿的成长,肠道菌群的种类结构逐渐趋于稳定,最终形成成熟的肠道菌群。' G; s0 Y2 x; v9 ~, E/ y- `
这些微小的生物体,自此开始悄无声息地与主人相随一生。( P6 R! V6 K7 e/ h: t5 e! ]
夫妻相是细菌使然?( B- u3 N+ \4 e0 N
随着共同生活时间的加长,夫妻俩往往会越来越像。主流观点认为当夫妻一起微笑或皱眉时,其面部肌肉也在做同样的运动——日积月累将逐渐形成相似的面部曲线、皱纹等,因此越来越像。& z# Z' v5 g/ i- q
心理学中的“米开朗基罗现象”也被看作一种解答——夫妻或者恋人在长久的相处中,会不知不觉地去“雕刻”对方。这样一个互相妥协、不断调整的过程之后,相当于两人共同重塑形象,往往会趋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所谓夫妻相大部分情况下并不真的是五官相像,而是情态与神态的相像。
8 c ] i2 d+ f3 m/ y& |$ R樊代明院士曾解释说,夫妻由于长时间共同生活,包括相同的饮食结构,密切的肌肤接触,相似的作息时间等等,夫妻间原本不同的肠道细菌微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相似,而肠道菌群也在逐渐变得相似的过程中对夫妇双方的性格、行为习惯等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夫妻之间性格、行为习惯越来越相似的产生,有些夫妻就出现了常人所说的“夫妻相”。8 p- N; i- S* e( S. g3 W, {
张发明告诉记者,近两年美国科学家曾做过专门研究,结果证实肠道菌群确实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影响,通过改变肠道内细菌微生态的方式可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症、自闭症等。
1 n8 N9 ]6 V& _4 C菌群移植治大病
' m0 D1 J! B* {6 d对于严重肠胃病患者来说,粪菌移植正成为他们绝望挣扎中的一根稻草。所谓“粪菌移植”(FMT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顾名思义,正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实现对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
4 G; C6 \7 T! o( d; D* V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粪菌移植研究工作的专家,早在2012年,张发明就带领团队通过粪菌移植,首次成功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肠内瘘严重感染的患者,开辟了克罗恩病挽救治疗的新领域。在采访中他告诉记者,目前粪菌移植主要用于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道感染的挽救治疗,也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难治性便秘等方面显示了重要价值。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400例患者接受粪菌移植治疗,已经有至少18家国内大型医院开展了此技术。张发明说,国外也对此特别重视,全世界注册的临床试验统计表明,截至2014年,一共进行了48项临床试验,病种多达11种,但是有50%的临床试验是在2014年这1年内注册的。& K, |( l# w! M. i* `; a
值得注意的是,要找到合适的捐赠者并不容易。美国《华盛顿邮报》近日的一篇报道在国内被转载,主角正是从2013年开始搜集健康粪便的粪便银行OpenBiome。报道称,合格的捐赠者通过捐赠自己的粪便,年收入可以达到1.3万美元。但成为一名合格的捐赠者并非易事,拿OpenBiome共同创办人、麻省理工学院微生物学博士史密斯的话来说是,“比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还难”。过去两年里约有1000人到他的网站表达捐赠意愿,但只有约4%的人通过大规模体检和粪便测试。在南京,张发明在2012年就建立了标准化粪菌库,迄今为止治疗300多例,有近1/3的患者是通过该粪菌库的资源得到治疗的,最近他和同事建立了开放式非营利性“粪菌库”,虽然大家习惯将其昵称为“便便银行”,但他强调说,之所以不称之为“银行”,是不想让大家产生误解,认为有利可图。/ g x6 p" t/ c& ?9 o
就此来看,目前虽然没有直接研究证实细菌让家人越来越一样,但是可以确定,细菌确实是人一生中最为亲密的“小伙伴”,而“小伙伴”的健康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 J! h* V& A" {) c1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