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3日来源:中国经济网 【导语】:2011年,关于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群,而随着“双旦”节的到来,年关将近,能否吃上放心食品,保证食品安全成为百姓最关心的话题。日前,在2011中国食品包装论坛发布会上,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联合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共同发布了“2012中国食品包装消费警示”,并罗列出食品包装的十大隐忧问题。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联合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共同发布了“2012中国食品包装消费警示”,并罗列出食品包装的十大隐忧问题。 食品安全隐患仍不少 包装环节问题不容小觑
1 ?. o% ^ T) N1 f7 L1 t 在“2012中国食品包装消费警示”中,共罗列出与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13项警示,分别是:1、劣质餐巾纸往往添加含荧光增白剂,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2、很多消毒湿巾的酒精浓度并不符合标准,或高或低都无法达到有效消毒的效果;3、爆米花桶的安全同样让人担心,其内侧有添加荧光增白剂的可能,而这种物质可以致癌;4、PC奶瓶遭遇禁令,消费者在选购时需要看清;5、少量摄入塑化剂无需担心,但尽量少喝饮料、加快代谢。6、限塑三年喜忧参半,连卷袋垃圾袋仍然泛滥;7、一次性发泡餐盒遭禁十一年,但百余企业仍可“合法生产”;8、密胺餐具科学使用无隐患,含脲醛的置物盘在装食品时要小心;9、透明PVC保鲜膜,应避免接触油脂食品和微波加热;10、彩色吸管虽然时尚,但经常使用并不健康;11、不锈钢餐饮具许鉴别“不锈钢”“不锈铁”,装盐、酱、醋问题多;12、部分月饼托增塑剂超标800倍,对违法添加行为的检测监管存有问题;13瓶装水和饮料问题多,专家建议只作为应急饮用水使用。
; s) o3 T' H( z! J' p! E% H$ Y 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社会各界的目光往往集中在食品本身,而忽略了其包装环节存在的隐患。这些隐患往往不会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此以往却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0 H& f9 }8 D+ ~
研究报告指出,通过调查发现,超市中的密胺餐具均为获证企业生产的产品,而从市场购买的23种不同企业的产品中,只有12家获得了生产许可证,仅占此次市场调查的52.2%。而调查组通过对北京20家不同类型的大型餐饮企业调查发现,其中有15家使用的密胺餐具均为获证企业生产的产品,另有5家餐饮企业使用的是生产企业不详的密胺餐具,占调查的25%。/ C2 p8 N. \0 P: M4 _$ |8 N. t
相关标准或滞后或缺失 企业既要监管也要自律
, R1 M$ U0 o* u5 L/ d 发布会上,食品安全与包装问题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表示,政策、标准、标识等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不应被忽视。他认为,通过行业管理和市场优胜劣汰是未来行业竞争的必由之路,行政许可则是一种有效的监管方式,行业协会的作用日益重要。! k$ ~# g8 ~4 F! j( e2 `. ~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结合行业情况,将涉及到食品包装相关产品的政策、标准、政府监管、原辅材料使用、标签标识等方面整理出十个问题。其中,政策执行不到位、相关标准滞后或缺失、监管检测执法难等问题可以基本归结为“根”上的原因。" X+ i$ \; }1 u* q5 M: S
董金狮说:“政府的责任在于设置规范标准、进行监管监督,但整个食品包装行业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取得信任,还得依靠行业的自律意识和竞争意识,企业领导的责任意识和品牌意识以及企业员工的职业意识和道德意识。每个行业都需要有道德和文化层面的支撑,尤其是像食品包装这种消费者看不见或看不懂的行业,更需要相信人在做,天在看。”+ k( H* B3 x1 j* C7 q) ^. F
他还建议餐饮企业在采购密胺餐具时不可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应主动索取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产品检测报告等。而消费者在选购和使用密胺餐具时要看清包装上是否有生产厂家、“QS”标志以及编号等产品信息,尽量不要使用颜色鲜艳的仿瓷餐具,尤其是给儿童购买餐具,更应选择浅色或里侧无图案的餐具。
) b# R" V1 E: \& m
& T1 n( W7 }' D. c! j4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