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规网

标题: 大家对成缆时出现的接头是如何处理的? [打印本页]

作者: zhouxiao2519    时间: 2010-2-1 11:14
标题: 大家对成缆时出现的接头是如何处理的?
成缆时难免会有接头,万一流向市场,会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6 v. f6 a$ `2 h& d

; Q9 ~3 P6 R+ u5 Z特别是橡胶线的连硫过程,我司都是靠收线处工人用手摸头,即使跟成缆处的接头数量记录对照,仍然难以避免有接头漏摸,即所谓“逃头。0 o7 b. A+ d$ J

% a! @2 u! z! }% M( _为此,我司插头车间和裁线车间都抱怨不断,因为所裁的电源线总是会有很多接头,在经过插头综合测试仪时报警声不断,造成补线等不必要的麻烦,造成工效下降。) {6 X: ?* t& g4 e. b8 _" ?( }
1 r$ i% I% _. j3 B9 R0 s
请教,各位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逃头?各个工段的方法都可以提哈7 q# [' J2 {+ j  G

; x( \/ ^' m$ Y- @: }3 J, {拜谢!
作者: archheli    时间: 2010-2-1 12:33
晕死,你们也是靠手摸的,我还以为只有我们才用这种笨办法。 + u) y/ ~% R4 S' x- A3 c& K
我们还要测导通的,即成缆时接头处线芯全剥扎在一起造成短路,在收线处手摸核对接头数量后,再测试导通复核一次,有问题的话返工的目标也比较明确,可以明确到盘或卷,这样很少能把接头流到下工序。: J9 d6 [# v$ {$ J0 z, M! V
不放心的话,裁线前再测一次罗!
作者: zhouxiao2519    时间: 2010-2-1 13:26
引用第1楼archheli于2010-02-01 12:33发表的 :
0 R$ k2 y8 g7 u* T我们还要测导通的,即成缆时接头处线芯全剥扎在一起造成短路,在收线处手摸核对接头数量后,再测试导通复核一次,有问题的话返工的目标也比较明确,可以明确到盘或卷
# {6 `( \" c3 Y' r* q7 z# O0 R
没整明白,能否再详细点?为何要造成短路?
作者: zhouxiao2519    时间: 2010-2-1 13:28
我们现在准备搞的一个方法是:但凡摸到接头,就剥开露出线芯,将断头全部露在收线盘两侧,然后逐一测导通,当测到导通的两端线头时,再做标记,如此逐一排查。但是这个方法首先工作量比较大,其次一旦有几个头找不到对应的另一头,就很麻烦,要等放线时再摸一次。 6 ^5 ~0 D+ z; Q+ w+ r

9 E' D+ l, G% C2 m有没有更好的,大家一起分享下嘛
作者: clakong    时间: 2010-2-9 09:41
难道你们在成缆之前不对绝缘线芯进行火花机电压测试吗?
作者: zhouxiao2519    时间: 2010-2-9 09:47
引用第4楼clakong于2010-02-09 09:41发表的 :
3 h& }; U9 y1 s( N1 Y 难道你们在成缆之前不对绝缘线芯进行火花机电压测试吗?

+ I/ W5 Q' g* {- `' s接头是成缆之时形成的,跟成缆之前的火花验线没啥关系吧……
作者: liu730320    时间: 2010-2-25 16:10
以前我们做连接线时也这样,没办法,只能时操作者自己要多上点心
作者: liuyouqing    时间: 2010-2-25 18:47
提三个方案:
3 V8 ~, e: d" R第一:押出外被时在芯线那头安一个火花机,等到报警时再去摸接头节省不必要的时间;
7 t+ ~; c2 z; O: u  \第二:成缆时时接头把几条芯线全部接到一起造成短路,就可以借助万用表测出接头;
5 s* p* B  O- t6 w/ v第三:接头连接处不直接接导体,用棉线连接形成断路也可以借助万用表测出接头。
作者: 李云峰    时间: 2010-2-26 10:18
在挤出时的缆芯前安装个高频火花机,电压低点就可以了。出线牵引后安装气动破坏装置,用一个延时装置连接高频火花机,设置好火花机和气动破坏装置的长度。当成缆接头经过火化机击穿后,达到设定的长度时,自动破坏装置会在产品线上自动进行破坏性的记号,在收线后挑出即可。全套设备大概2-3万元。有需要安装的朋友可以站内短信给我,我提供电话号码供你联系。申明绝非广告,呵呵!
作者: billma    时间: 2012-1-19 16:21
接头,很多厂家扭接后套热缩管直接流入整批线中使用,就怕那万一正好接头拉脱或弯折短路。
3 U" z. w; }+ y9 }1 Q特别橡胶线连硫线长,在100多米以后了很难检出,有什么好方法好设备没?




欢迎光临 安规网 (http://bbs1.angui.org/)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