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规网

标题: 关于I类设备,外壳都是塑料的,关于保护接地条款大家是着么处理的呢 [打印本页]

作者: 归去来    时间: 2009-4-4 15:02
标题: 关于I类设备,外壳都是塑料的,关于保护接地条款大家是着么处理的呢
关于I类设备,外壳都是塑料的,关于保护接地条款大家是着么处理的呢???8 C  _; p- Q5 ^
在此向各位高手请教!!!!!
作者: 小鸭的天空    时间: 2009-4-4 15:33
保护接地接在内部电机铁芯, PCB 的功能地端。器具成I类设备, II类结构。
作者: 316979109    时间: 2009-4-4 15:45
引用第0楼归去来于2009-04-04 15:02发表的 关于I类设备,外壳都是塑料的,关于保护接地条款大家是着么处理的呢 :) ^( L, ?5 |. o# @9 |9 s* U6 n. n
关于I类设备,外壳都是塑料的,关于保护接地条款大家是着么处理的呢???+ Q3 r- H8 G( p. y, C6 D
在此向各位高手请教!!!!!
+ j( B0 Q7 e7 D
0 N. D) J1 K9 x5 p. w6 P& L
- x2 ]* q2 m' Y3 B  K$ q
这个问题提的好啊,目前也没什么统一定论,国外有些就认为接地阻抗这一条款不适用(与接地阻抗定义相统一)。。。。。国内有些检测中心打开设备外壳测量内部的接地电阻(这个不符合接地电阻的定义)。。。。。。。。请其他的同仁也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作者: nesta    时间: 2009-4-4 17:36
引用第2楼316979109于2009-04-04 15:45发表的  :9 w0 `& j* V" l5 P( V

% J1 a% u: z( z8 r: {5 \4 l
: m( o0 c; }- l0 N# G4 g
2 s+ {' v, u9 E8 x+ t/ h% U2 _' e. V
这个问题提的好啊,目前也没什么统一定论,国外就认为接地阻抗这一条款不适用(与接地阻抗定义相统一)。。。。。国内有些检测中心打开设备外壳测量内部的接地电阻(这个不符合接地电阻的定义)。。。。。。。。请其他的同仁也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 T* \% W. ]" w* o& J
, z  y- i5 [( N( c% X
您依据什么说国外认为这一条款不适用。有些是判断不适用的,有些是按二楼的方法处理的。本人问过tuv的专家1 S0 n) w0 x$ m, s' f

: y+ G1 Q+ d/ g$ K(2iso版主修改与主题无关用语)
作者: 316979109    时间: 2009-4-4 19:29
引用第3楼nesta于2009-04-04 17:36发表的  :6 z( y3 C; r4 D& V: ?
+ u5 E6 _" p! Y1 d& E# S/ R/ u! w( Y. F
. A: u) w  b3 h1 G" n% w: y
3 s# ^0 y' s5 S# c- T/ Q8 U
你凭什么说国外认为这一条款不适用。有些是判断不适用的,有些是按二楼的方法处理的。本人问过tuv的专家
+ S; N. c% B/ a5 o2 c* H# B+ @& u4 P
( {0 I+ e1 F6 \" f

  T7 G) J% T4 L  J1 T+ S; S3 Y你...看看接地阻抗的测量要求吧,,...看看18章吧,“可触及金属部分”这几个而且还是加黑的字,你应该看到了吧。。。。就凭这点就可以判它不适用。。。你问过了TUV专家又有什么用呢,人家也不能给你个定论。。。你还是去问下IEC委员吧-----14人小组(忘记了具体几人了,姑且叫它是14人小组)
作者: 316979109    时间: 2009-4-4 19:40
以国内目前第2版的标准,这个问题有点难办。。。。。。IEC第三版,18章也是可接触部件来测量,不过加入了风险分析,可以认为从等效的方法来解决:1)、内部测量接地阻抗;2)、I类设备,外壳是II类结构,满足A-a2的要求。。3)、其他等效方法等' u1 `& s* q0 B8 C4 Z) k6 Q
目前这个问题,反正是各说各的吧。。。。。. J! r8 T5 Z7 O# \! o
; |- w* y) R+ x2 b! u+ q
# ^/ C6 \  K0 b9 P' O/ f" x% B: Q: a
4 L' Q; b1 z3 f6 x# Z5 H
关于IEC第三版,我也是大概的看了下,具体细节的,大家自己去了解吧,或许人家第三版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呢
作者: pengyongfu    时间: 2009-4-4 20:26
这个问题,各地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作者: nesta    时间: 2009-4-4 21:14
晕倒 你怎么知道没有给定论。人家专家就是给出了定论。
作者: 316979109    时间: 2009-4-4 22:50
呵呵,那你说说看,什么专家给出了什么定论。。。根据标准那一条呢!!!![s:3]
作者: nesta    时间: 2009-4-5 11:31
引用第8楼316979109于2009-04-04 22:50发表的  :
& o1 {% C' I4 }呵呵,那你说说看,什么专家给出了什么定论。。。根据标准那一条呢!!!![s:3]
3 E  W# P/ e4 F
就是可以按二楼的方法测试。! f/ J$ P' q1 R- {& k. Z) |: I
  `- C3 X+ b$ x5 d& ?
........ (2iso版主修改与主题无关用语); D. c  B6 Y# C2 [6 I/ ]- V
- ^. _* o/ m" J0 N% r- Y/ D( b4 J3 G
按照你的观点,A-f就只是应用于网电源带电部分了,如果是电池的话就不适用了?
作者: 316979109    时间: 2009-4-5 13:04
这为仁兄,关于这个问题,我根本没有说什么定论,那是你自己说什么专家有定论,比较活的事情,你给他定论了,那才是真正的太死了,那就听听你"活读"标准的高见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园。没有依据的活读,不是真正的"活读"。活读那是能够自圆其说才行......。。万一出了安全事故,那就是你所谓活读的责任了,你再着么活读,也站不住脚。。。... 7 O7 w8 c( H; _( T2 l0 T7 m+ w2 {) m
(2iso版主修改与主题无关用语)
作者: 316979109    时间: 2009-4-5 21:24
引用第9楼nesta于2009-04-05 11:31发表的  :
7 t' t% X5 V4 P6 l: e, C5 k.......A-f就只是应用于网电源带电部分了,如果是电池的话就不适用了?

+ B1 ?. `' \6 j" U* M  ]/ x6 N9 E: I$ b2 u
0 l" s/ v" w1 [7 a

* I9 h" c  h- q关于A-f除了网电源带电相反极性之间外了,如果是电池的要不要测量。。。。你自己去看标准吧。。。不用你去活读。。。稍微多看几遍就会明白了。。。同时要想想需要打A-f的条件和目的,你可以引申来考虑下,耐压的目的以及起源。。。。。.....
作者: 316979109    时间: 2009-4-5 21:31
引用第0楼归去来于2009-04-04 15:02发表的 关于I类设备,外壳都是塑料的,关于保护接地条款大家是着么处理的呢 :
1 Z$ H; n7 n$ u7 O( v: `; g6 |! A关于I类设备,外壳都是塑料的,关于保护接地条款大家是着么处理的呢???6 I* x% w: P4 C" p
在此向各位高手请教!!!!!

, m( n% v1 _: c. w  |$ K- q# Q. K( i+ }* W9 n3 \

/ E9 w) ^- }  {" Z! Y说下本人的愚见:关于这个楼主,提出的问题还是比较好的,欢迎大家来自圆其说,只要说的有道理,不份对错。。。其他人,也没有必要  吹毛其次。。。。。。大家开心的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开心的认识各行各业的人。。。[s:90]
作者: painkillor    时间: 2009-4-6 22:42
静候高见,此问题不难解决,但期待一个较有说服力的见解。
. ]2 [$ a- K+ l3 k% {; Wps:不盲目相信所谓国外实验室的工程师
作者: 316979109    时间: 2009-4-6 22:53
呵呵,说的不错。。。。我也见过很多国外的检测工程师,有些也是乱来的,所以对于国外有些所谓的专家也不能太迷信啊。。。。
作者: 2iso    时间: 2009-4-7 01:11
个人经验:0 \# u- R. H+ c! h; W! Y1 x- a. p
1 S, {9 _9 G9 d+ E6 U
在有限时间内,要去验证或判断产品的符合标准情形,  i6 f: t# b! ?5 M# O  b/ Z  y
有时会因当时的个人对标准的有限见解或经验,0 M9 x3 _- w3 y" s
或是询问者的局部描述,而给予局部的解答.9 i3 X# k, L' d6 n
有时事后回想起来,也会有口误或是误导之嫌,
) t6 F: p% R2 x: M" D虽然有时也是人家口中的专家...
1 e! h/ s3 l# D7 e% [
( P, P7 \+ e; d4 y9 n' `记得十余年前,曾经与TUV国外专家就一个机械指令电机马达的标示PE符号讨论,依据当时适用标准是应该标示,TUV也多年来据此要求过很多厂商要如此照办修改,但是我指出当此电机马达机构供其他组件使用时,反而会造成双重PE标示错误,他立即同意此看法,修改报告与要求.
/ u  y, v8 [/ q5 V% a* Z1 r7 J% y" p1 I& y
我仍是尊敬他的经验与专业,但也别忘了,人总是会有盲点或口误或被误导的时候.所以别盲目的认为国外专家所言都是对的,9 }2 V! W3 i; N* T" r! B8 c% C
+ [" p' z" Q& S9 W3 z
而标准是死的,产品是活的,所以标准也会相应做修正错误与盲点,
  P# v  V) E5 V3 w所以第三版标准用风险管理观点来补救一些盲点.
: X' W8 E2 [7 i5 Q# F* R* z! t
我的经验,是较常依2楼所言来做,但有些也是会判断不适用的$ L$ L2 U  e  x( S  c9 u
关于这部分,期盼 nesta 兄,可以加以补充说明.7 I' H+ ^0 @# k: ^0 r

" O" s! j0 Y5 m! p而各说各话的情况,也如 316979109 兄在5楼所言一般.
7 ~. F4 r9 f- |- t: }- Y原则上个测试机构会有内部讨论产生内规,厂商只能配合其要求.
" G1 W* Q% ^: n7 o6 f# [/ L9 C& ^
* e7 h; j% C) ?3 f! T- w欢迎各位继续提出见解与理论依据来说理.或是分享经验供参考.
作者: kevin.yan    时间: 2009-4-7 16:30
关于这点,是不是可以这样考虑,关键是你在产品设计的时候,是否把这个设备当成Class I 设计的,如果是按照Class I设计的话,我觉得应该测接地电阻,因为Class I 是依赖于B+PE实现保护的,产品可能部分外壳或全部外壳是双重或者加强绝缘的,但PE的保护路径肯定是要存在的。如果没有PE保护方式或PE没有测,就没有依据来声明你的产品是Class I。如果塑料外壳是完全可以当成防电外壳(满足双重绝缘)的话,且满足标准其他要求的话如机械强度,我觉得这个设备是一个带三个Pin的插头的Class II的设备,这个插头上的第三个插脚以及相连接的电路只能当成功能接地或其他,而不能当成保护接地端子了,标识也不能标称PE标识,一句话,该设备就要满足Class II的所有要求。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9-4-8 11:37
设备是一个带三pin插头的,三pin插头的地线接到内部钣金上,接地线与钣金相连。
作者: davidsuzhou    时间: 2009-4-24 13:06
16楼的有道理,  毕竟有时候保护接地不光光是为了保护外部金属外壳防电击....还有起到防止后端次级SELV电路的电击
作者: gengjunmei    时间: 2009-4-27 09:33
引用第16楼kevin.yan于2009-04-07 16:30发表的  :
- [2 Z2 k% n5 n( y; E关于这点,是不是可以这样考虑,关键是你在产品设计的时候,是否把这个设备当成Class I 设计的,如果是按照Class I设计的话,我觉得应该测接地电阻,因为Class I 是依赖于B+PE实现保护的,产品可能部分外壳或全部外壳是双重或者加强绝缘的,但PE的保护路径肯定是要存在的。如果没有PE保护方式或PE没有测,就没有依据来声明你的产品是Class I。如果塑料外壳是完全可以当成防电外壳(满足双重绝缘)的话,且满足标准其他要求的话如机械强度,我觉得这个设备是一个带三个Pin的插头的Class II的设备,这个插头上的第三个插脚以及相连接的电路只能当成功能接地或其他,而不能当成保护接地端子了,标识也不能标称PE标识,一句话,该设备就要满足Class II的所有要求。

- o1 j9 l. z" K1 d" \4 K" y
1 k3 W1 M5 j+ T2 z& j赞同,依据和声明很重要
作者: scylqx    时间: 2009-4-30 00:06
引用第18楼davidsuzhou于2009-04-24 13:06发表的  :
) F7 n5 q7 E, c9 B7 g16楼的有道理,  毕竟有时候保护接地不光光是为了保护外部金属外壳防电击....还有起到防止后端次级SELV电路的电击

! ~4 E. x$ Q8 u
  v- E, S9 J& E% L8 l% e- }) y; a4 O请举例,谢谢~~次级SELV电路
作者: fengyifeisxc    时间: 2009-10-26 20:37
留个记号,看有没有继续进展,这个问题困扰我一段时间了。




欢迎光临 安规网 (http://bbs1.angui.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