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规网
标题:
同心度?
[打印本页]
作者:
cableyzf
时间:
2012-10-26 17:15
标题:
同心度?
各位:
; U6 E, _! O2 W$ i
提一个很弱的问题,同心度到底是什么?查了一下,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最正确的答案。
0 K+ r/ p$ V% {" q+ S1 r6 O+ Q
各位是怎么认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6 k" t9 R9 ~% Z+ g
作者:
极品老工
时间:
2012-10-26 17:34
应该是GB5023中5.6.2中说的椭圆度吧。
作者:
xiaoxiangtongzi
时间:
2012-10-30 08:24
呵呵,以前听说过,不过怎么个使用和计算,也确实不知道。只听说在光纤线上有使用。
. v B/ L7 W/ a& o1 R
2 {/ [, J& ]+ I# p; D: T* Y$ j- [
下记找百度百科找的:
1 F D- z5 B; A+ o4 L
"同心度" 英文对照 concentricity;
1 I& ^3 ]; s" ~
"同心度"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 ?" o) [" N( }
1、当被测要素为圆心(点),或薄型工件上的孔、轴的轴线时,可视作点而不是线,则它们对基准的同轴度称为同心度.跳动公差有圆跳动和全跳动两种
2 R8 g0 Y0 E$ R; L0 ~6 v N) l
2、在某些情况下,如若干球面对球心而言的同轴度,GB汀1182规定此时同轴度亦可称为同心度.旧标准则统称同轴度.新标准规定位置度,视情况确定其基准的有无,对于成组孔的位置度有时无基准要求
" E) V- e r: M, s, G
同心度就是插芯内径距离整个圆心的偏移程度。理想状态是0,就是不偏移。但是实际上都有偏移。一般单模PC同心度在1.0以下,算是比较好的产品了.同心度越小,光纤对接程度越好,光信号耗损就越小. 位置度,是多种形位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中的一种。如此一来这个“位置度”一词就好理解了。
; _7 B& j+ `% Z
它的意思是,被标注对象在实际物体上的位置,所允许出现的误差范围。
, p3 m# B$ D. f
如上面所写,意思为,以A,B,C三个面为基准面(标准平面)要保证所标注的物体与三个面之间的位置误差不得超过0.1。
+ W7 t6 b" ~$ j3 }0 w
而有φ者是说偏差是在一个圆面的范围内,而不带的则是表示直线上的偏差为多少。
/ {* Q& s7 r4 o1 e: S$ z+ l1 y! [! n
举例,如果被标注物体与A面距离为50(mm),则第一个写法是该物体允许的偏差在直径为0.1的圆面内。而第二的写法则表示,该物体距A只能是49.9~50.1之间。
: c5 O+ R9 d( r- y0 F/ j
作者:
笨鸟要飞
时间:
2012-10-30 10:03
同心度一般是指两个圆的中心的重合度或偏离值,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切开一条单芯的硬铜导线,你从切面会看到中间的铜线是一个圆,外面的绝缘是一个圆,如果你看到绝缘层的厚度比较均匀的,那么两个圆的圆心是重合的或是几乎重合的,如果你看到绝缘层的厚度是一边大一边小,那么我们就两个圆的不同心。一般电线制作都对铜线和绝缘层的同心度有要求的。
作者:
笨鸟要飞
时间:
2012-10-30 10:07
当然,电线不止单芯硬导线,还有绞合线、软导线等,其实原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计算方法不同而已。
作者:
cableyzf
时间:
2012-10-30 12:19
诚然,同心度直接的意义应该是表征导体和绝缘的圆心的重合程度。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绝缘线的非理想状况应该包括很多种类型,比如:
3 C* j& g! k4 L9 V9 [
1 导体和绝缘不同心同轴
, ^3 D7 t& v4 a- o2 D. Q K; |
2 导体和绝缘本身不是理想的圆整
+ ~; E- x5 _! g
3 导体支线并不是理想的紧密
$ \: o. D! b ~- C
因此,同心度的数值到底该测量哪些参数、进而进行计算得出呢?
作者:
笨鸟要飞
时间:
2012-10-30 14:52
楼主应该知道二次元或是其他万能工具镜之类的测量仪器,你把电线切面放到仪器上面测量,根本不可能看到正圆的(包括中间的铜线),仪器得到的都是理论(或是理想)圆(具体算法要看软件),除非你是做导弹的,否则这些圆的误差应该不足以影响到你产品的质量。当然,如果你的产品切面与理论圆相差很远那就另当别论。
作者:
cableyzf
时间:
2012-10-31 17:20
关键是现在进行一个新设备的评估,要求90%以上,但是我们自己测只有83%,而供应商测却又90%多,不知道哪一个方法更合理
作者:
dwfhl
时间:
2012-11-21 12: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安规网 (http://bbs1.angui.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