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规007 发表于 2011-7-20 09:24

引用第7楼山炮于2011-07-20 09:12发表的:
慎防下水道吞人。我们国家就那样,每年下水道都吞人吃小孩,多加一个隔栅很难吗?要很多钱吗?占工程投资额很大吗?
炮哥,不在于钱的问题,你懂的。

安規麥兜兜 发表于 2011-7-20 09:29

继北(京)海之后,又出现南(京)海~~

哎~

erichuohuo 发表于 2011-7-20 10:20

引用第11楼brucegst于2011-07-20 09:29发表的:
继北(京)海之后,又出现南(京)海~~

哎~


还有成都海

陈紫瑜 发表于 2011-7-20 11:33

东海(东莞)。

tsiang123 发表于 2011-7-20 12:05

没有认证

dxh2010 发表于 2011-7-20 16:10

原来在南京也可以看海啊

zy3618 发表于 2011-7-20 17:57

引用第15楼dxh2010于2011-07-20 16:10发表的:
原来在南京也可以看海啊
别人海里跑船,
这里海里塞车。

zy3618 发表于 2011-7-20 22:16

南京住建委回应暴雨淹城质疑
2011年07月20日08:02新华网

  前天的一场暴雨,南京城多处出现积淹水。这让正在进行中的雨污分流工程饱受争议。很多网民在论坛、微博上发帖质疑:花180多亿元搞雨污分流工程,怎么还是淹?昨天,针对大家的质疑,南京市住建委主任周金良表示要通过媒体,向大众做个解释。

  “我也看到了网上各种批评的声音。”周金良向快报记者表示,“那是因为老百姓对此了解得不够全面,所以我们要加强与网民、老百姓的沟通互动。尽可能把真实情况尽快地告诉百姓,让大家全面了解。”

  □快报记者 孙兰兰

  四小时排空咋做到的?

  一些地区做雨污分流,也同步实施管网升级

  记者:这场暴雨,城区很多地方淹水,但我们也发现,晚上雨停后,短短三四个小时积水就基本排空了。和以往相比,虽然淹得狠,但是去得也快,这是什么原因?

  周金良:防汛工作是长期的。南京从1999年开始,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老管网的改造。大家也知道,南京上世纪很多地方下一般的暴雨就淹了。比如扇骨营、破布营、下码头等,过去老是会淹的许多地方,昨天都没怎么淹,原因就在于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做积淹水改造工作。一些地区今年在做雨污分流的同时,也同步实施了管网升级。

  城市排涝能力怎么样,不光看下雨时的情况,还要看雨后积淹水排放的速度。昨天雨停了之后,路面上的水排干也很快。我们的承诺是“雨后四个小时排空”,我们做到了。有的地方,只要雨势小一点,很快就能看到路面上的积水下去了。到昨天晚上八九点钟,城区各条道路已经基本无积水。

  玄武湖地区为什么淹?

  1小时下了半个湖,来不及排

  记者:7月18日这场雨,为什么会造成多个地段的积淹水呢?

  周金良:我们也作了分析和对比。从历史上来看,近十年来,南京有过几次大雨。1991年,根据气象台提供的数据,当时日降水量才100多毫米,特别是瞬间雨量只有26.8毫米/小时;最大的一次是2003年,日降雨量203毫米,瞬间降雨量为49.9毫米/小时,当时,整个山西路、模范马路、新街口一片汪洋,而且积水时间比较长。

  7月18日这场雨,24小时的降雨量没有2003年大,但是比1991年、2007年都要大得多;更重要的是,瞬间降雨量很厉害。当天下午三点至四点,玄武湖监测点来看,下了94.8毫米,瞬间降雨量是2003年的近两倍,是1991年3倍还多。

  玄武湖的汇水面积是28平方公里,也就是说这个片区一小时降下来200多万立方米的水,一小时就下了相当于半个玄武湖!来不及排。

  从这些数据看到,昨天的降雨量集中,瞬间量大,超出了对排水管网的设计规范要求。因此出现积淹水。

  和雨污分流有无关系?

  雨污分流主要是环保工程,对城市排水也有促进作用

  记者:老百姓不理解的是,到处都在挖路埋管子,为什么这次主城还会淹。现在正在做的雨污分流工程,和城市排涝到底有没有关系?

  周金良:雨污分流主要是一个环保工程,它是把居民的生活污水集中起来,通过专门的污水管网送进城市污水处理厂,而不是一个排水工程。雨水和污水走的是两个不同的管道。我们现在在做的,就是埋污水管道。工程完成后,以前的合流管就只是雨水管。

  但雨污分流工程对城市排水是有促进作用的。第一,污水管剥离出来,原有的管道不再走污水,就腾出了一定的空间,相应提高了排水能力。第二,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收集老百姓的意见,对雨水管道进行清疏,并对一些容易积淹水的地方,更换老旧破损的管道。结合雨污分流工程,污水管埋到哪里,就清到哪里,改造到哪里。可以看出来,雨污分流工程对城市排水,是有益无害的。

  城区排水能力咋提高?

  重点地区排水管网尽可能按“三年一遇”或更好标准设计

  记者:下一步,南京在提高城区排水能力方面将做哪些工作?

  周金良:南京现在的管网设计是“一年一遇”至“三年一遇”的标准。这是根据雨量大小,设置径流系数设计出来的,符合国家规范,也基本适应南京的常规情况。但原有的国家规范不可能按最大值去考虑,因此遇到特殊的恶劣天气,会出现积淹水。举个例子,昨天玄武湖地区,1个小时下了半个玄武湖的水量,如果这样的雨持续下3个小时,怎么排?

  今后,南京的重点地段重点地区尽可能按“三年一遇”的标准,或者要按更好标准来设计。相信通过逐步改造,可以很好地缓解老城排水问题。

  如何借鉴先进的经验?

  新区建设将尽可能借鉴外地城市特别是国外的先进做法,推进建设共同管沟

  记者:在国外一些排水做得很好的城市,共同管沟里甚至可以划船、可以开汽车。南京有没有计划学习这种先进模式?

  周金良:目前,国内没有任何城市做共同管沟。国外城市的共同管沟很宽敞,直径达到五六米甚至七八米。南京在新区建设时,将尽可能借鉴外地城市特别是国外的先进做法,推进建设共同管沟。现在也有一些地方在做,不过主要是电缆线等,还没有将排水管网放进去。这需要很大的地下空间。河西地区、浦口新城等目前都在规划里提出了这一点,我们也将推行新区建设共同管沟的工作。

  但老城区地下空间狭小,将现有的各种管线及排水管道挖出来,再重新设一个共同管沟埋进去,目前不可能。一来投入巨大,共同管沟的成本非常高,一公里就需要1亿多元。南京的排水系统主干管就有上千公里。二来,如此浩大的工程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无法解决老百姓眼前的问题。施工中也会给百姓生活带来更大的影响。

  主城的管网应该说已基本到位。我们今后的提高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完善。

  相关热点

  排水管道是不是越粗越好?

  周金良:不管是雨水还是污水管道,都是一个体系,必须要管道与管道匹配。某一个地段管道太粗,有的地段管道太小,达不到我们的目的。应该是下游粗,上游细。在实际过程中,要相互协调、相互匹配,这样是最有利的。不仅是容量的问题,也要从经济的角度考虑。

  广州路已雨污分流咋还淹?

  周金良:广州路非常特殊,它与宁海路的交接点,是周边地区的最低点。广州路现有的管道,通过两三年的改造空间已满,再扩大它的容量不大可能。跟过去相比,广州路的排水能力已经明显好转。一般的大雨,基本不淹,但是遇到瞬间降雨量过大,还是会有积淹水的。

  地下通道发生倒灌怎么办?

  周金良:可以通过建设改造和管理两个方面。地下通道比较低,因此都设计了泵站,要加强对泵站的管理。下雨时注意雨情观察,如果雨量较大,要采取人工措施,围起来,并且保障泵站运行正常。

  地下各种管道由谁来管理?

  周金良:各种管线的综合规划问题,由规划局负责;建设,由各个单位来做,住建委担负组织协调、监督的作用;建成之后,都会有个档案移交给城管局,由城管局负责日常管理。

绝对零度 发表于 2011-7-21 10:14

武汉——北京——南京——?
下一个会是哪里?
希望有关部门还是好好的研究一下城市的排水系统吧,别动不动就是百年一遇,我们也实在是太幸运了,碰到这么多的百年一遇,别再忽悠老百姓了

chenlj0832 发表于 2011-7-21 16:11

精英们的一顿饭估计都差不多可以解决N米的管道了。。。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南京遭遇暴雨袭击 城区出现内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