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中日健儿来源
2010广州亚运会第2比赛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夺金势头不减,很显然,从第一天一直到亚运会闭幕,中国都会雄踞奖牌榜第一。所以,金牌的多少早已经不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焦点。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亚运会到底有没有“意思”。各国运动员都来自什么“单位”?他们跟中国运动员一样都从国家拿工资吗?如果不当运动员了,他们会做什么呢?当我们搞清楚了这些问题,也许就会明白,亚运会拿200块金牌也并不代表中国已经从体育大国已经转变为体育强国。
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在主新闻中心办公室的对面就是日本奥委会办公室,我们也拿到了日本代表团的一些资料。翻开运动员花名册,我们不难发现,80%以上的运动员来自于某某大学。击败吴鹏的松田丈志来自于鹿屋体育大学,北岛康介来自于日本体育大学,日本女足很多队员还是高中生,部分排球选手属于某某“县”体育协会,当然,还有一部分运动员在三菱重工这样的公司或当地医院工作。
日本运动员的成长曲线一般是小学阶段培养兴趣,初中开始接受专业训练,然后进入某一个项目专业度较高的高中,继而进入大学。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少数运动员是进入专门的体育学院,更广泛的运动员是在名牌大学读书,一边完成学业,一边训练。这种模式一方面保证了运动员在教育水平上不低于普通人,另一方面全民体育教育使得选材面更广泛。很多运动员都是在大学读书阶段参加亚运会和奥运会比赛,而在大学毕业之后,他们往往进入一些著名企业,其主要“工作”还是训练和比赛,但同时获得了企业的赞助。
中国的模式基本是小学三年级之前培养兴趣,体育老师发掘“苗子”,推荐到体校,之后就基本没文化课了,小孩子每天就是训练和比赛,一直到进入国家队,拿奥运金牌。近年来运动员都很珍惜自己在国家队的机会,明星运动员会签很多商业赞助合同,为自己的后半生储蓄,而偏门项目的很多运动员在退役后也基本没了出路。参加本届亚运会的900多名中国运动员中,都哪些是大学生,哪些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运动员呢?
我们现在还不能断言日本模式就值得中国学习,但日本学校的体育发展的确比中国只强调中考、高考分数的教育体系更全面。中国足协正在积极倡导校园足球,但每年4000万元的资金分到2000所学校,每所学校也只有2万元,即时当地政府还要等比例拨款,这点经费也少得可怜。校园足球活动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境,当地教育局和体育局如果提高普及率,他们会发现,很多所谓的名校,甚至连个操场都没有了,别说踢球,学生们连做操都捉襟见肘。
湖南一所大学的体育老师曾跟笔者介绍,20年前女学生800米不能达标的占20%以下,现在是能达标的有20%就不错了。很多时候老师为了让学生能顺利达标,缩短距离,甚至就直接填一个成绩,而实际上30%的女生根本就跑不完800米,更不要说达标了。
当中国体育代表团在2008北京奥运会以51金创造中国体育辉煌的时候,教育部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呼吁则被奥运金牌的狂欢压倒。中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正呈逐年下降趋势,20%的初三男生连1500米跑都无法完成。出生于60年代、70年代的人可能现在还津津乐道中学时期学校田径运动会上拿过几次1500或800米的第一,还在怀念踢球踢到天黑找不到球,而现在的学生在放学后则直接钻进父母的小汽车回家玩网游去了。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也希望把全民健身扩大与推广,今年也积极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但如果各地执行机构仅仅把老年人的踢毽子、扭秧歌作为全民健身的业绩呈报交差,恐怕全民健身对于中国体育强国目标实现帮助不大。中国老百姓平时最喜欢参加的体育运动是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网球、游泳、台球以及棋牌。但是各项运动都出现这样的驱使,打球的人年龄逐渐增大,年轻人越来越少。仅足球这项世界第一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就遇到群众基础丧失的危机,如今每周末踢球人的平均年龄是30岁-35岁。当我们在运动场找不到年轻人的时候,我们可以去网络上找到更多的青少年在玩网络游戏,在进行所谓的“偷菜”。
如果现在中日韩三国以真正的初中生、高中生进行一场同年龄段的运动会,比拼的是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这些基础项目,估计中国会排在最后。中国队在过去的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上也屡有佳绩,但中国派出的都是体校的专业运动员,这跟其他国家和的确的纯业余选手怎么能比呢!
在广州亚运会之后,2011年8月我们在深圳将迎来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近几届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在大运会上可谓出尽风头,金牌榜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但所有人都清楚,专业体制训练出来的运动员盖上某个大学的戳,就能以大学生身份参赛,这本身就破坏了公平竞赛的原则。如果我们有勇气了解一下中国大学体育的真实水平,明年不妨完全以真正的大学生参赛,这样起码可以了解我们跟日韩的真实差距。
射击、举重、体操、跳水这些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老百姓日常没法“玩”,乒乓球、羽毛球也无法说是世界运动。什么时候中国出个菲尔普斯、朴泰桓,倒是可以带动青少年多跳入泳池;博尔特、塞巴斯蒂安-科这样的偶像或许会让孩子们更多了解田径、喜欢田径。足球我们暂时是没啥希望了,当中国的田径和游泳在奥运会上真正强大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算是体育大国吧。
但愿多达三位数的亚运会金牌能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热潮,能让孩子们走进运动场,这将是我们迈向体育强国的一小步。
(新浪华奥广州亚运联合报道组记者 敖铭) 中国体育发展还需要所谓的专家学者多多提议,找出一条适合国人的道路。
现在好多女体育明星趁着年轻都找些有钱人嫁了,就是怕以后没出路呀。 这就是中国社会,其实很多事情说明了就这样,拿钱买的金牌,别的国家是自愿甚至自己掏钱去学习,报名参加比赛,去年冬奥会就有这样的报道采访 很真實的寫照,“德智體美勞”現在剩下的僅僅是這個口號而已。中國的教育模式是要改革了,長此下去,會是什麼樣呢? 我们中国人爱脸面。。。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体制问题!是出于某种原因考虑的啦!!!哎!!! 出生于60年代、70年代的人可能现在还津津乐道中学时期学校田径运动会上拿过几次1500或800米的第一,还在怀念踢球踢到天黑找不到球,而现在的学生在放学后则直接钻进父母的小汽车回家玩网游去了。
以前没钱的小孩在操场上玩到很晚回家,现在体育场也都是给职业运动员玩的了 现在有几个人真正在踢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