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峰值,平均值 和 峰值的区别 (轉 )
准峰值,平均值 和 峰值的区别 (轉自:http://hi.baidu.com/littlewyc/blog/item/5af9f48fb087eceff01f3698.html)采用准峰值检波是民用电磁骚扰发射测试特点,由于民用的电磁兼容产品族标准都是从CISPR标准转化过来的,这些标准都是为了保证通信和广播的畅通而编制的,因此骚扰对通信和广播的影响最终是有人的主观听觉效果来判断,平均值检波和峰值检波都不足以描述脉冲的幅度,宽度和频度对视觉造成的影响,而必须用准峰值检波,只有准峰值检波才比较符合人耳对声音的反应规律。
几种检波方式的各自特点:
1. 平均值检波:其最大特点是检波器的充放电时间常数相同,特别适用于对连续波的测量。
2. 峰值检波:它的充电时间常数很小,即使是很窄的脉冲也能很快充电到稳定值,当中频信号消失后,由于电路的放电时间常数很大,检波的输出电压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在峰值上。峰值检波的特点首先在军用设备的骚扰发射试验中被优先采用,因为好多军用装备只要单次脉冲的激励就可以造成爆炸或数字设备的误动作,而无需像音响设备那样讲究时间的积累。
3. 准峰值检波:这种检波器的冲放点时间常数介于平均值于峰值之间,在测量周期内的检波器输出既与脉冲幅度有关,又与脉冲重复频率有关,其输出与干扰对听觉造成的效果相一致。
4. 准峰值测试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
用准峰值检波方式进行测试的主要问题是测量时间长。下面是准峰值检波和峰值检波的测试时间比较。
采用准峰值检波测量50Hz干扰信号的最小扫描时间(测量周期为1s)
频率范围
带宽
步长
步数
最小扫描时间
150kHz~30MHz
9kHz
5kHz
5970
5970s=1b40min
30MHz~1000MHz
120kHz
50kHz
19400
19400s=5b23min
采用峰值检波法正确测量50Hz干扰信号的最小扫描时间(测量周期为20ms)
频率范围
带宽
步长
步数
最小扫描时间
150kHz~30MHz
9kHz
5kHz
5970
119.4s=2min
30MHz~1000MHz
120kHz
50kHz
19400
388s=6min
由于准峰值测量占用的时间比较长,测试的效率比较低,作为改进,实用中常用峰值检波作第一轮测试,因为三种检波当中,用峰值检波得到的测值应当最高,如果首轮测值比标准给定的准峰值和平均值都要来得低的话,则以后的试验不用进行,便能判定试验已经通过。如果峰值测试中有部分测值高于标准规定准峰值和平均值,则就取超过部分的频段补做准峰值和平均值的测试,即使这样,整个测试时间也短于全部用准峰值和平均值检波的测试。 呵呵,以前做傳專測試時,雖然知道怎么測“准峰值,平均值 和 峰值”,但一直對其區別不是很了解。現在總算明白了一點了。。。
轉自:http://www.mcuwork.com/data/2006/1230/article_14769.htm
最近一个重要客户的机器测试分别要求测试QP,AV和PK(测试项是EN55022的传导辐射CE),突然问起来这几个值之间的数值关系,在想PK QK AV的区别在于检波器的RC参数,公式是对标准的理想正弦信号而言。在电磁兼容测试工程实践中,时变的的信号目前是没有公式去算的,不过后来在想既然提到了这个问题,也该要让自己的答案再深入一些:
EMI Receiver可以进行准峰值测量、峰值测量和平均值测量。当输入信号是正弦波时,无论用何种方式测量,得到的读数都是相同的,等于该正弦波的有效值,精度应优于±2dB。但是如果输入的是周期脉冲信号,则三种测量方法得到的读数是不一样的,其结果如表所示。
峰值、准峰值和平均值测量的结果比较
信号类型
峰值测量 PK
ie 有效值
ie 均方更根值
准峰值测量 QP
平均值测量 AV
正弦波
E
E
E
周期脉冲
1.41421δ(Bimp)
脉冲幅度×脉冲宽度sec
X 1.05 * 脉冲重复频率
之 6Db 脉冲带宽
8K-10K when 15K-30M signal
1.1421δ(Bimp)P(α)
脉冲幅度×脉冲宽度sec
X 1.05 * 脉冲重复频率
之6Db 脉冲带宽
8K-10k when 15K-30M signal
X 准峰值检波效率
≤1
1.1421δ(fPR)
脉冲幅度×脉冲宽度sec
X 脉冲重复频率
<6Db 脉冲带宽
表中 E——正弦波的有效值;
δ——脉冲强度,等于脉冲幅度×脉冲宽度sec,单位:mVs
Bimp——脉冲宽度;Bimp="1".05B6(B6表示6Db 带宽的脉冲带宽,在15k-30MHZ,8khz<B6<10khz)
PP(α)——准峰值检波效率,与检波器的充、放电时间常数、脉冲重复频率和带宽有关,P(α)≤1。
fPR——脉冲重复频率;
由表可知,峰值测量结果≥准峰值测量结果。下表中中列出了输入标准脉冲,在标准宽带情况下峰值与准峰值表头指示之比值。峰值测量时的绝对脉冲特性
频段
脉冲重复频率
(Hz)
脉冲强度
(mVs)
脉冲带宽 Bimp
(Hz)
峰值PK与 准峰值QP表头指示比
15k-30MHZ
100
0.148x10-3
9.45x103
6.6
下表列出了具有相同带宽的准峰值 QP 和 平均值 AV 表头指示之比值,在相同带宽条件下准峰值和平均值表头读数之比值
频段
脉冲重复频率(Hz)
25
100
1000
10000
B
-
32.9
17.4
-
由表可知,准峰值≥平均值。对于规则的周期性脉冲可以根据表7来进行峰值、准峰值、平均值之间的转换。
但是一般骚扰都是随机的,很难进行彼此间的换算,因此有些标准同时规定了发射测量的准峰值限值和平均值限值。
总上所述:PK≥QP≥AV
Cispr16--1-1.ANNEX E & ANNEX A provide a calculation theory for above information.
希望借本人的整理抛砖引玉,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更为沉淀的探讨。。。 感谢楼主帮助我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 测试中是以那个为准呢?峰值?平均值?
以前去测试,一直都是两个都OK算良品,我没有读过相关标准,光只知道不要超过56DB,事实上是怎么一回事呢?哥们回答一下好吗? 请问LZ可以给出峰值、准峰值、平均值的具体的计算公式吗?经常做电视机的传导和辐射测试,但是对峰值、准峰值、平均值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峰值>准峰值>平均值。 引用第0楼barry于2007-05-19 15:19发表的 准峰值,平均值 和 峰值的区别 (轉 ) :
准峰值,平均值 和 峰值的区别 (轉自:http://hi.baidu.com/littlewyc/blog/item/5af9f48fb087eceff01f3698.html)
........
总上所述:PK≥QP≥AV
.......
准峰值,平均值 和 峰值 一直困擾著我....
對於 PK≥QP≥AV,基本上我也是這麼認為
以實際經驗, 在測試時, 確實是如此. 因為很少會去量測到 產品幅射出 carrier 的訊號
所以 一般 PK≥QP≥AV 都會成立.
但是問題來了. 如果各位將 signal generator 的輸出直接接到 EMI receiver
並且輸出一個 連續波(CW)
此時你的 PK≥QP≥AV 只在 頻率大於或等於30Hz 才成立
當頻率在 150kHz ~ 30MHz時, 你會發現 PK≥AV≥QP
原因我也不清楚, 只知道 但訊號不是 連續波時, 就不會有這個現象
各位可以去試試看
PS 我的 EMI receiver 是 R&S ESCS 30 與 R&S ESIB 26 與 R&S ESCI ( Average detector 包括 新舊版本的 average detector)
页:
[1]